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長期以來,化肥對我國農作物的增收、豐產起著重要作用。但記者歷時一個多月對山東、河南、湖北等地的多家化肥生產企業調查發現,普遍存在生產“定制肥"現象,虛標氮磷鉀等養分含量更是十分普遍。
“要什么含量生產什么含量"
7月4日,記者來到位于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工業園區內的河南正天陽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正天陽光)。該公司顯示,公司總投資8000余萬元,擁有年產40萬噸復(合)混肥生產線一條,年產20萬噸精品生物有機肥生產線一條,年產20萬噸高氮肥料生產線一條。
但奇怪的是,正天陽光法人、總侯建林卻稱,其公司“年銷售總量僅為幾千噸"。后來記者通過調查才了解到,這是一家主要生產“貼牌肥"、“定制肥"的企業。
記者在正天陽光的廠區倉庫和生產車間內看到,存放著山東煙臺優施豐肥料有限公司、山東蒙陰中正肥業有限公司、湖北天門福臨化工有限責任公司、阿波羅(連云港)化肥廠等多家化肥企業的產品。
“我們和多家企業有合作,這些產品是他們授權我們生產的。"正天陽光負責銷售的一位侯這樣解釋道。不過記者現場看到,這些“定制"產品包裝上的生產地址仍是原企業的地址。
“我們可以按照客戶需要進行生產,要什么含量生產什么含量,保證沒問題。也可以根據需要更改頁面,加大對客戶產品的宣傳。"侯向記者坦言,客戶既可以用正天陽光的廠名廠址、包裝,也可以用上述江蘇天化、煙臺優施豐等包裝,而外包裝上標識的養分含量也由客戶自行確定。
這并非個案。記者隨后調查了河南南陽市內鄉縣境內的壯田肥業有限公司和南陽農豐肥業有限公司等多個中小規模的化肥企業,均稱可以生產“定制肥"、“非標(氮磷鉀含量比標識的少)化肥"。
記者走訪了正天陽光的一些客戶發現,所謂的“定制肥"普遍虛標含量。在河南西峽縣西坪鎮化肥銷售點,記者注意到,山東蒙陰的奧欣牌化肥,包裝袋上標的是12%的鉀。“實際上鉀的含量只有8%—9%。"零售商周直言,“具體含量可以和廠家定,一般我定的含量和包裝袋標的差3個百分點左右。"
淅川縣荊紫關鎮一規模頗大的化肥銷售商則干脆告訴記者:“正天陽光生產的肥料根本不能用,本地人都知道,他們的化肥在本地賣不動,都賣到附近周邊地區去了。"隨后,記者走訪了毛堂鄉、西簧鄉等淅川縣的多個鄉鎮發現,確實鮮有賣正天陽光生產肥料的零售點。
而一些大型化肥生產企業也存在類似現象。湖北金山磷化集團有限公司(下簡稱湖北金山磷化)是金山集團旗下獨資的高塔復合肥生產企業,位于金山磷化院內。7月16日,記者在生產車間內看到,堆積的化肥中,有湖北三得利肥業有限公司、華農、煙農硫酸鉀等多個外廠的化肥。
該公司蘇指著印有“羅馬利亞"牌小麥復合肥向記者介紹:“這是我們給安徽客戶生產的,包裝是他自己的,氮磷鉀含量分別為25%、13%和7%。"
蘇進一步表示:“如果用我們的25-13-7(氮磷鉀含量)包裝,但實際上氮磷鉀含量只有20%、10%、5%,和標的不一致,這樣的我們也可以生產。但是要寫一個協議,在市場上出現問題,由你們自己負責。"
實際上,蘇也清楚這么做是違規的。“我們公司自己不允許這么做,因為市場上的查處力度很大,含量差0.5%是正常的,差1%就不正常了,按3倍罰款,1噸肥2000元,得罰你6000元,我們不承擔這個責任。"
事實上,個別特大型上市企業也存在類似情況。湖北新洋豐肥業股份有限公司(000902,以下簡稱新洋豐)是一家集研發、生產、經營高濃度磷復肥和新型肥料為一體的大型磷化工上市公司和高新技術企業,是中國磷復肥企業前三強。
7月21日,記者來到位于山東菏澤的新洋豐全資子公司——山東新洋豐肥業有限公司。車間里的一名員工告訴記者,也有生產定制肥的情況,但是相對較少。“合作也可以,但得用你自己的包裝。"山東新洋豐一位區域強調。
影響糧食產量
虛標含量化肥會導致什么結果?業內專家表示,會導致農作物相對減產,只是對減產的影響頗具有隱蔽性。
記者從*也得到類似的說法。“目前市場上的化肥的確有一部分養分含量不夠,如果化肥貨真價實的話,我國的糧食產量會有新的突破。"河南省南部某縣化肥監管方面的一位負責人表示,“比如使用含量足夠的化肥畝產可達到1000斤的話,含量不夠的化肥產量可能也就七八百斤。"
盡管受傷的是農民,但在現實中并不易發現。“老百姓才不管含量到底夠不夠,只要上了化肥有效果,對莊稼和土地沒害就行,就能賣出去。"多位化肥零售商告訴記者。事實上, 即便農民發現是劣質化肥,維權成本也相對較高。
“化肥檢驗起來比較麻煩,而且價格比較貴,檢驗一次要200元—300元,農民舍不得花錢檢驗,這就給劣質化肥提供了生存空間。"河南工商系統一位官員表示。
包括“定制肥"、“非標肥"在內的化肥業造假現象近年來趨于嚴重,一方面受利益驅動,另一方面也與整個行業情況相關。據了解,在國家不斷加強對農業的扶持力度背景下,我國化肥行業產能過剩嚴重。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化肥總產能已達到13167萬噸,化肥產量達到8011.73萬噸,而我國化肥需求量僅為6610萬噸,生產過剩量在1401.73萬噸。
而早在2013年,國內化肥行業產能、供貨量過剩局面就全面爆發,導致化肥銷售價格大幅走低,企業利潤嚴重縮水。這種情況下,一些企業為追求利潤zui大化更是不惜鋌而走險。
化肥監管機制缺失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無論是“定制肥",還是“非標肥",盡管生產廠家明知虛標氮磷鉀含量違規,但大都無所顧忌。
對于生產不達標的劣質化肥,河南正天陽光生物公司法人侯建林坦承:“目前有一批貨含量不夠,總含量差3%-5%,每袋成本就可以節省四五塊錢。"按照侯建林的說法計算,其生產的不達標化肥每噸可節省成本80元—100元。
更的例子是河南平頂山市郟縣近百戶農民購買假化肥案。據受害農民趙發五回憶,今年5月下旬,他受邀到縣委黨校禮堂參加“技術培訓",后被推薦購買了10噸“牛興"智能緩釋玉米肥的協議,共280袋,沒想到這些化肥是“三無產品"。于是,他向郟縣工商局、農業局報案,但一直沒有結果。記者采訪獲悉,郟縣縣委縣政府曾經召開聯席會議研究解決此事,但事發至今已有2個多月,問題仍未得到解決。
7月28日,記者分別到郟縣工商局、農業局和進行了采訪。
郟縣工商局紀委書記王隨釗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只針對流通環節進行處罰,已針對牛興牌壯田肥虛假宣傳和無證經營處以了1.5萬元的罰款。按規定這個案子在我們這已經結案了,質量方面的問題應該找。"而郟縣辦公室主任張政權則稱,他們只對郟縣本地的企業進行監管,外來的化肥不歸他們管。
“當時是工商局立的案,農業局協助調查,農業局沒有立案,我也沒有參加取證,不知道有多少農民受害。"郟縣農業局執法大隊大隊長張廷玉稱,“檢驗報告結果是合格的,氮肥氮的含量達標,而微量元素用千分號標,檢驗機構稱無法檢驗。"
首都經貿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陳及建議,杜絕中國化肥業亂象,不妨學習以色列的化肥備案制。以色列對化肥生產備案要求比較寬松,但對化肥“出檢"卡得很嚴,這樣既可以保證化肥的質量,又可以管控市場流通的化肥產品數量。
上述河南工商系統官員則提出,“應該建立化肥檢驗普惠機制,比如像新農合一樣,檢驗一次國家給你報銷60%或者更多,那樣就會有更多的農民去做檢驗,劣質化肥的生存空間就會越來越小。"